來源:西安晚報時間:2024-09-05
受蒸餾技術的限制,古代釀出的酒,度數一般都不太高。但古人多是“大碗喝酒”,喝多了同樣會攝入大量酒精,從而影響人的言行和情緒,損害人的健康。
古代一些有識之士,早就認識到酒的危害。《戰國策·魏策二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:“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,進之禹。禹飲而甘之,遂疏儀狄,絕旨酒,曰:‘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’……”大禹喝了儀狄所造的酒后,反而疏遠了儀狄,并和酒告別,因為他意識到飲酒可喪志誤事,并斷言此后必然有因酒而亡國的。
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,他的“戒酒故事”和政治韜略一樣聞名。據《韓詩外傳》記載,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宴請群臣,規定“后者罰飲一經程”。“后”即遲到之意,“經程”是古時的一種容器,今已無考證,大概是容量相當大的酒器。該書載:“管仲后,當飲一經程,而棄其半。曰:‘與其棄身,不寧棄酒乎!’”管仲還羅列了酒的許多罪過,說酒喝進肚里,腦子反應就不靈敏了,造成思維混亂;舌頭也會失去控制,胡言亂語,酒后失言則會惹禍上身……齊桓公聽后,覺得很有道理,并沒處置管仲。
《夜譚隨錄·贛子》曰:“多沽傷費,多飲傷身。”唐代詩人陸龜蒙對此應該深有體會。他曾是一位“酒徒”,因為飲酒過度而致病,十分后悔,在《中酒賦》中說:“書編百氏,病載千名。將有濱于九死,諒敵無于余酲。”他決心戒酒并承諾:“有或卓擒伶之伍,我愿先登;有殛狄放杜之君,臣能執御。聿當拔酒樹,平曲封,培仲枝,碎堯鐘。”據說,后來陸龜蒙真的是“絕飲酒,惟嗜茶”了。
陶淵明一生酷愛喝酒,著有《止酒》詩,“平生不止酒,止酒情無喜。暮止不安寢,晨止不能起,日日欲止之,營衛止不理。徒知止不樂,未知止利己。”詩中“止酒”即“戒酒”,全詩雖然不斷言“止”,然實則難止,談飲酒時激情四射,談止酒似乎言不由衷,表現了陶淵明想戒酒又離不開酒的矛盾心理。
怎樣讓嗜酒如命的人戒掉酒癮呢?古人有妙方,唐代的《外臺秘要》中就有斷酒方十五首,其中的《千金》斷酒方是這樣的:“酒七升,著瓶中,熟朱砂半兩著酒中,急塞瓶口,安豬圈中,任豬啄動,經七日,取盡飲之,永斷。”其實,這類方法只能算是一種心理療法,使嗜酒者飲過這些經過特殊處理的“惡心酒”后,對酒產生一種厭惡心理,從而打消飲酒的念頭。當然,如果今人要使用此類“妙方”,一定要先進行科學檢測和論證,確定這些配料是否真的有效而無毒。 (《西安晚報》)
運城日報、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(含圖片)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,例:“運城新聞網-運城日報 ”。
凡本網未注明“發布者:運城新聞網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