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精产品999国精产品官网,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,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久久18,久久精品视频98国产,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,亚洲日韩色欲色欲www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
登錄|注冊
您的位置:首頁 > 文史>

古人上學年齡的“變化”

來源:成都日報時間:2024-09-04

□唐恬

在古代,因為教育普及程度和規范程度遠不及今天,學生的入學年齡也顯得十分“彈性”。總體上來看,古代孩童入學的時間在8歲到15歲之間。

東漢的《大戴禮記·保傅》記載:“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,學小藝焉,履小節焉。”而《尚書大傳·略說》則稱“古之帝王者,必立大學、小學……十有三年始入小學”,這是說當時13歲入學;同篇中還有“十五始入小學,見小節,踐小義”的記載,也能看出15歲入學亦是普遍現象。由此可見,從周至漢,只要在8歲至15歲之間都可讀小學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古籍中的“小學”并非我們今天的小學。古代的“小學”以文字訓詁為教授內容,簡單來說識字學文,與之對應的則是古代的“大學”,在“大學”里則以詩書禮樂為學習內容。

隋唐之后,學生的入學年齡相比之前有所提前。比如“藥王”孫思邈7歲左右就入學了,而家喻戶曉的北宋大文豪蘇軾,則在8歲的時候正式進入私塾讀書。蘇軾的母親還在課余時間,給他講述《后漢書》中《范滂傳》的故事,給年幼的蘇軾樹立起了清廉堅毅的榜樣。

明清時依然延續了這種“彈性”的入學時間,《嘉靖太平縣志》記載,明代太平縣“令民間子冀盼八歲以上、十五歲以下,皆入社學”;《嘉靖香山縣志》則稱,有讀書潛質的“八歲至十有四者,皆入學”。不過凡事都有例外,明代重臣張居正就是一個典型的學霸,他兩歲的時候開始識字,12歲中秀才,16歲中舉,23歲中進士。 (《成都日報》)


網站聲明

運城日報、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(含圖片)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,例:“運城新聞網-運城日報 ”。

凡本網未注明“發布者:運城新聞網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